宮廟博物館Logo

工藝種類

配置圖
照片

剪黏

「剪黏」又名「剪花」,指將「剪」裁成形的瓷片,「黏」於灰泥的表面,是中國南方所特有的一種嵌鑲藝術,通常見於廟宇屋頂及壁堵。臺灣剪黏工藝隨移民傳入,所使用的材料多元,包含拋棄的實用杯碗,製作剪黏的專用彩色碗、日本杯碗,或彩色玻璃、壓克力及塑膠片。1980年代以後,又出現灌漿燒製的淋搪製品,深具各時代特色及文化生命力。

泥塑

泥塑乃是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製成形的民間工藝,為臺灣傳統工藝之大項,發展歷史悠久且運用廣泛,舉凡宗教祭祀禮器、神像、建築壁堵浮雕等,均不乏以泥塑製成之例,為臺灣民間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徵與成就,不僅具高度藝術價值,也敏銳反映時代特色及審美觀,極具地方文化特色。

照片
照片

木作

臺灣傳統木作工藝可概分為「大木作」、「小木作」、「細木作」及「鑿花」四大類項,「大木作」指木造建築的結構體,如樑柱構架及其構件(瓜筒、雀替等);「小木作」為建築中非承重結構的裝修,如門窗、格扇、神龕等;「細木作」則指傳統家具的製作,如桌椅、櫥櫃等;而「鑿花」為附屬於大、小、細木作上的裝飾雕刻,可概分為浮雕、透雕、圓雕等。

石雕

臺灣石雕主多應用在建築裝飾上,廟宇中常見的物件有石獅、龍柱、石鼓、柱珠、壁堵等。石雕技法可分「雕」、「刻」兩大類,「雕」的技法包含圓雕、透雕、浮雕與平雕刻;「刻」則包含陰刻和陽刻。這些技法綜合應用下,而有「剔地突起」(高浮雕)、「壓地隱起」(淺浮雕)、「減地平鈒」(線刻)、「素平」(平雕)、「內枝外葉」(透雕)、「水磨沉花」(平雕結合陰刻)等多種技術呈現。

照片
照片

彩繪

傳統彩繪是一項落實於生活各層面的技藝,常見於各廟宇、民宅中。而,「彩繪」一詞包含著兩種工藝意義,「彩」泛指在木構上的油漆作工,「繪」則指純美術的書畫創作。意即,在木結構上,透過油質色漆髹塗木構件以達到防護和美觀的目的,同時再將藝師繪畫才藝加諸外表以擴張華麗感,所以說「繪」的動作在建築裝修層面中,具有一種增強效益的烘襯作用。

金工

金工即金屬工藝,不同材質而有不同用途,如金銀等貴重金屬,是敬神、餽贈與裝飾之用;銅利於音響發聲與共鳴,為製作鑼鈸等樂器的首選;鐵能透過合金鍛造變成剛硬之材,可作為刀具使用;錫的熔點低、質軟,適合製作複雜組件,如香爐、燭台、花瓶等。金銀器的製作加工,又稱「金銀細工」,主要分兩種技法,一為將其敲成薄片後,透過鏨花、敲花、鏤空工藝成形;另一為透過拔絲,以纍絲加以處理。

照片
照片

交趾陶

交趾陶是一種用陶土塑型,施以各色釉彩,在低溫窯燒製而成之工藝品,常作為宮廟、宅邸建築上的裝飾,又稱為交趾燒、交趾尪仔、廟尪仔等。臺灣交趾陶可從藝師傳成流派與用料方式區分為葉王的寶石釉派與柯遜的水彩釉派,葉王一脈重視雕琢人物神韻,使用熟料作釉,釉色穩定亮麗,又稱寶石釉;柯訓一脈重視衣服紋飾與捏塑手法,使用生料作釉,釉色渾厚溫潤,因使用前須加水,而稱水彩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