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博物館Logo

大觀音亭

神明聖誕介紹

貳月十九「觀音生」

貳月十九「觀音生」

觀音佛祖又稱「觀音媽」、「佛祖媽」,佛誕日為農曆2月19日,得道日為6月19日。
觀音信仰出自於佛教,唐代以前為男性形象,隨著信眾流傳祂尋聲救苦、慈悲應化的願力,逐漸轉變成女神形象,也深入其他宗教,在道教稱為「慈航真人」、臺灣民間信仰稱「觀音佛祖」、一貫道稱「南海古佛」等。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會因時間、地域及風俗習慣等有所變化。在臺灣民間住家的神明廳,普遍會懸掛「家堂五神」的畫像,繪有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福德正神、司命灶君等,而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灶君又合稱「家宅三聖」,觀世音一律被安置最上層以示尊崇,而有「觀音媽聯」或「佛祖彩仔」的稱呼,因此有「戶戶觀世音」一說。

廟宇介紹

大觀音亭

主祀觀音佛祖,相傳建於鄭氏時期,清康熙《臺灣府志》中有記載鎮北坊觀音廟,可以推測在永曆年間(1647-1683)已創建,為了與府城小東門內的觀音亭做出區別,府城民間習稱「大觀音亭」。清《安平縣雜記》書中記載每到觀世音誕辰,信徒都要食素齋、供奉素品、並至廟裡上香。大觀音亭和隔壁的興濟宮雖分屬佛、道不同教派,但自創建以來即關係密切,同屬一管理組織。
大觀音亭陪祀的月下老人,俗稱「闊嘴月老」,因造像嘴巴比例較大,信眾認為說媒有一套,適合單相思或單身男女來拜,是府城四大月老之一。

工藝與藏品

平面圖

池畔雙鶴

工種 彩繪

大觀音亭內彩繪磁磚結合彩繪名師蔡草如(1919-2007)與天山畫室的窯燒技術而成,部分畫稿出自蔡草如之筆,有些則由天山畫室負責人李泰德所繪。 本件選品為正殿神龕位置的磁磚畫,由蔡草如藝師繪作,天山畫室燒製,題材以鶴、蓮花、鹿及鷹為主,畫風寫意,設色清雅,全幅由九百塊磁磚組成,極為壯觀。

池畔雙鶴
韋馱、伽藍尊者
(圖片提供:台灣風土整合企劃有限公司)

韋馱、伽藍尊者

工種 彩繪

三川門明間所繪門神為韋馱尊者及伽藍尊者,乃是佛教道場常見的護法天神。韋馱手持金鋼寶杵,以杵柱地。伽藍在佛法傳入中國後與傳統文化結合,是為關羽的形象,畫面可見其五綹長鬚硬挺分明。丁清石(1940-2004)繪製兩位尊者下巴圓厚,面容表情寫實,衣飾紋理勾勒細膩,線條粗細有致,整體配色呈現出光影立體之感。

蒼龍教子

工種 泥塑

拜亭兩側過水牆,面對正殿的右邊,也就是龍邊,以蒼龍教子為題材,蒼龍自天空破雲而出轉身回顧,小龍奮力躍出波濤洶湧的海浪上,與父親對望,作品栩栩如生,精妙展現祥獸神態,表露父子深情,也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價值。

蒼龍教子

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