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古蹟夜色新風貌 臺南光環境改造首波成果亮相

府城街區夜間美學重現歷史光影風華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推動的「臺南400城市光環境改造計畫」,首波成果正式亮相。原臺南州會、原臺南合同廳舍與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等三處市定古蹟完成夜間光環境優化工程,歷史建築披上嶄新夜色,展現府城新舊交織的文化風貌。

*
廊道與庭院沐光而生,在和式建築「間MA」的紋理中生成一種親近感受。(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原大正公園周邊錯落分布的古蹟群,猶如一座開放式博物館,承載臺南深厚的人文底蘊。此次光環境施作以現代照明技術串聯古蹟與城市脈絡,州會與合同廳舍運用DMX燈光編程技術,隨城市節奏展演靜動之間的光影對話。燈光路線連結臺灣文學館、臺南美術館、孔廟園區、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天主教聞道出版社與臺南神社事務所等文化場域,延伸至愛國婦人會館,讓整個街區夜間景致煥然一新。

*
光暈襯托消防建築的歷史風貌,呼應另一側民生路騎樓遺構,描述著空間於時代的推移。(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
原臺南州會融合了西洋古典對稱構圖與日式當代建築風格,透過燈光編程演出,在動靜之間優雅呈現。(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為兼具人文氣質與現代生活機能的文化城市,古蹟光環境改造正是市府推動的重要工作。藉由夜間照明優化,讓歷史建築重現風華,也提升公共空間使用價值,強化城市文化識別。整體計畫由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獲中央預算支持,並由光拓彩通擔任專案管理單位(PCM),攜手富益昌智能整合、沁弦築影、原長照明等專業團隊完成設計與施工。照明設計結合安全、引導、休憩與展演四大核心,強調建築與城市的對話,傳遞層次分明、內斂雅致的夜間美學。

三處古蹟各具特色,原臺南州會將燈具隱於建築結構內,透過光暈渲染溝面磚牆,營造立面光效的連續性,凸顯和洋折衷風格的建築語彙;對街的原臺南合同廳舍運用光涵構手法勾勒牛眼窗與建築輪廓,橫向光帶延伸至消防局、旅服中心與史料館,並重現民生路騎樓下方的歷史遺構;愛國婦人會館則以暖黃光線透出窗格,搭配庭院樹影與步道燈具,營造靜謐溫潤的夜間氛圍。

*
光在材質肌理的表現、演繹了和洋折衷建築之美,適度點亮的序列性輪廓,提供沿街散步的安心感。(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
原臺南合同廳舍以光涵構,表現高塔垂直與廳舍水平融合的現代感簡潔建築特色。(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
以暈染的手法呈現牆面的歷史感及木質色調,光影堆疊日式洋風建築的層次及溫馨。(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文資處表示,除首波成果外,後續亦將啟動祀典武廟、大天后宮、臺南孔廟、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等四處國定古蹟,以及開基武廟原正殿、開基靈祐宮、廣安宮、臺南興濟宮與大觀音亭等四處市定古蹟之光環境優化。並已於6月24日召開說明會,與參與合作的廟宇分享成果並深入交流。臺南的夜間光影場景,不僅活化歷史空間,也為市民與旅人打造嶄新的文化體驗場域,歡迎民眾走入街區,共同感受府城獨有的夜色魅力。

*
文資處於6月24日晚間辦理古蹟光環境優化說明會,分享階段成果並進行討論交流。(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優化的光環境,更帶動了當地經濟商機,吸引更多人來到臺南體驗獨特的夜間魅力。(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攝影:泰墨創藝影像)
最後修改日期 2025/7/11 上午 09:30:30
延伸閱讀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