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臺南市宮廟博物館再增7間 盼能推動傳統工藝再深化

臺南市廟宇承載豐碩多樣的傳統工藝,就如同一座座展示工藝、文物的博物館。為進一步保存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臺南市政府自2022年啟動「宮廟博物館」計畫,並建立認證制度。2024年首度開放全市廟宇參與申請認證,歷經為期兩年的輔導培力,今(2025)年共有7間廟宇順利通過「宮廟博物館」認證,分別是七股區玉勅寶安宮、佳里區善行寺、仁德區大甲慈濟宮、北區鄭子寮福安宮、柳營區柳營代天院、南區萬皇宮,以及中西區馬公廟。

文化局表示,廟宇作為市民生活的重要場域,也是向大眾展示傳統工藝與文資教育的最佳平台。透過「宮廟博物館」概念,不僅協助廟宇系統性盤點與認識自身工藝資源,更提升文物保存與管理能力,建立標準化的傳承流程。期盼未來能以更生動、親民的方式呈現傳統工藝,吸引更多民眾走進廟宇、瞭解並欣賞匠心之美。

首屆「宮廟博物館」認證共13間廟宇提交申請,經過初審以及為期兩年的輔導培力,課程內容涵蓋廟宇常見的傳統工藝介紹、工藝品盤點與保存方法,以及運用解說文宣與社群媒體進行推廣的技巧等。今年課程結束後,各廟宇陸續提交審查資料,整理完整的工藝品清冊及工藝相關推廣成果,如玉勅寶安宮與樹林國小及當地社區合作,共創導覽手冊;大甲慈濟宮創設文物管理系統,方便內部檢索清點;萬皇宮設計以「時間」與「主題」分類的工藝導覽路線等。7間廟宇皆展現其在保存與推廣工藝上的努力與成果,最終通過認證。

文資處表示,上述獲得「宮廟博物館」認證之廟宇,將個別擇期辦理授證儀式,以表彰各廟對傳統工藝保存的貢獻。市府也將持續推動此項計畫,並於每年5-6月開放申請,期待更多廟宇加入行列,共同守護並推廣臺南深厚的傳統藝術文化。相關資訊請參閱「宮廟博物館」官方網站,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臉書專頁。

最後修改日期 2025/11/27 下午 04:34:12
延伸閱讀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