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挪移」是知名作家金庸筆下的武功絕技,在《倚天屠龍記》中光明頂一役,主角張無忌力克武林群雄的關鍵武功。但你知道嗎?十九年前,臺南新化地區沒有高深武功修為的居民們也上演了「乾坤大挪移」,但挪移的不是敵人高強的攻擊力道,而是一棟老房子!
「原新化街役場」,興建於昭和九年(1934),後來成為新化鎮公所辦公空間。1996年鎮公所遷移,街役場因閒置而漸趨荒廢,1999年規劃建置在街役場所在位置下方的地下停車場施工在即,街役場的存廢問題也成了新化的重要議題。
在地方強烈的保存呼聲下,鎮公所啟動了街役場暫時遷置計畫,2000年5月21日在鎮公所的號召下,上千位的新化居民透過十條大繩,展開「乾坤大挪移」,合力將街役場建物遷移至三百公尺外的青果市暫放,2002年地下停車場建置完成後遷回原址。同年,這棟建築物被臺南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是新化地區第一處法定文化資產。
這場新化人的「乾坤大挪移」,開啟新化地區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的篇章,也是新化居民對承載幾代人生活記憶的舊建築保存,關鍵的一次共識凝聚與行動。
那一年,新化老屋保存與便利交通的對決
新化居民對老屋保存與都市建設的兩難,可溯及1995-1999年間新化老街街屋的拆除危機。
1995年都市計畫預定將10米寬的新化老街拓寬至15米,老街二側日治時期的街屋也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王明蘅教授的呼籲下,新化地方人士相繼成立新化文史工作室與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投入老街屋保存的行動;當時鎮公所也辦了幾場北部老街的交流活動,希望具體化居民對老街未來的想像。最終,在1999年1月25日的一場公聽會上,由住戶投票決議保存老街屋。這是新化居民對在地老屋與歷史文化保存議題第一次的討論與共識凝聚。
留下了,不拆了,然後呢?
2009年臺南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的成立適時為新化老街保存的下一章提供了答案,聞芝編輯小組也特別採訪到當時的協會理事長王榮森。
社區營造協會行動接力新化街區保存
王榮森說,新化社區營造協會成立之初,就設定以文化工作為核心,而位處新化老街自然是社區營造行動首選標的。他說,「不論任何行動,人,才是成敗的關鍵。」因此,希望老街區的居民能透過文化資源調查、社區故事的蒐集與再現等活動的參與,更了解社區與老街之間的關係,也提升對新化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凝聚保存與活化共識。
談及在協會理事長任內最難忘的社造行動,王榮森毫無遲疑指出,肯定是位於新化武德殿前方大目降廣場旁的彩繪牆!他說,廣場前身是日治時期新化郡役所建物定著位址,後來重建為警局,是連結新化老街和新化武德殿的重要節點。2011年警局拆除後,露出後方大面積的民宅牆面,也招來了廣告商的覬覦。
為了不讓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盤據這面牆,協會與新化社區大學合作,成功爭取到得利塗料公司主辦的「2012魅色臺灣計畫」贊助,為新化老街區留下一面訴說新化歷史的彩繪牆。
王榮森說,這次彩繪以牛墟、新化種馬場等曾經存在於新化的歷史場景為題材。過程中,為了強化居民參與,協會製作了多張彩繪模擬圖,進行網路票選,也到各社區媽媽教室及里民大會等場合宣傳,傾聽居民意見並進行投票。直到2020年長榮大學USR計畫進駐新化,王榮森傳承過去社造彩繪行動經驗,由長榮大學師生與地方討論後,重新進行彩繪牆的設計與塗刷。
從武德殿開始,新化人說新化故事
臺南市定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是串聯新化老街與日式宿舍群的重要地標。新化武德殿的營運開始於社造協會與志工的認義、經營,即便後來回歸公所管理,文化志工隊至今仍是重要的營運力量。
武德殿文化志工隊長陳楠修,軍職退休回到家鄉新化定居,就投奇美博物館志工導覽工作。直到一位前輩提點:「你到奇美去說別人的故事,為何不回來說我們新化自己的故事?」新化這小地方有故事?狐疑下,他參加了武德殿志工招募活動,也開啟了探索家鄉的大門。
回憶初任武德殿志工的日子,他說,我跟著一位學生志工從殿內的環境清潔、灑掃學習起,至今他仍稱其為小師兄。之後,他開始閱讀、爬梳資料,了解武德殿的過去與現在,並主動向訪客導覽武德殿的故事。
為了編寫解說材料,陳楠修更是跑遍了全臺灣的武德殿。漸漸的,他訴說的新化故事,走出武德殿,鑽進了老街、巷弄內的古宅、喧鬧的傳統市場……,甚至擴及新化圳埤歷史與生態環境。
造訪原長泰西藥房,看見新化老屋故事ing
新化老街上一幢老街屋的二樓空間,復古木製吧檯後方,一道俐落身影忙碌著。她是「立賀佇遮」台式餐館的經營者簡珮如。迎向前來參觀的客人,她一開口,介紹的不是菜色,而是這棟曾經是「長泰西藥房」的老屋,它的陳年質感以及人們曾經生活於其中的點滴記憶。
怎麼會選擇在老屋裡經營台式餐館呢?簡珮如笑著說,一切開始於一場誤會。當時她得知老屋修復團隊辦理招商說明會的訊息,誤以為要招募的是寄賣商品的商家而報名,到現場才發現,他們要是實際進駐老屋經營的夥伴!
她說,接觸後十分感動新化有這樣一群人用心投入老屋的修復與經營,進而決定進駐經營。但,要如何經營一間老屋餐館?她和丈夫起初毫無頭緒,甚至北上雲林造訪前身是保生堂中藥店的漢方咖啡館。而更令人傷惱筋的是,為了配合不用明火的老屋使用條件,從菜單到備料、烹煮方式等每個環節,都得仔細推敲、設計,例如,需要使用明火長時間熬煮的高湯,最後就決定先在家裡製作、分裝後才送到老屋店內使用。
簡珮如說,有些熟客會提醒她應該把重心放在向顧客推銷商品而不是老屋的故事,但她因為實在是太喜歡這間老房子了,所以會一直想要不停分享這間房子的過去、長泰西藥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