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許漢珍/大木作、結網

結構之美─「大木作技術」和「廟宇結網」保存者許漢珍

許漢珍司阜

許漢珍司阜(1929~)出生於臺南後甲,17歲時跟隨父親許銅爐司阜學習木作技藝,主要作品以寺廟建築為主,漢珍司一生共有67座廟宇作品,遍及台南、高雄、嘉義、新北市等地;他技藝超凡,2005年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肯定,2010年獲台南市政府登錄為「大木作技術」傳統藝術保存者,2014年再以「廟宇結網」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者,2015年獲頒台南市卓越市民,2020年獲文化部肯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

漢珍司在1945年17歲就跟隨父親學藝,勤懇好學,習得一身紮實好功夫,成為家族「落篙」唯一傳人;1965年開始獨立作業,第一座廟宇工程是西羅殿,當時鋼筋混泥土已經是廟宇的主要建材,漢珍司發展鋼筋混泥土仿木構造,以模具灌製仿木構件,保有鋼筋的堅固耐震,並且唯妙唯肖有大木架棟的樣貌。

隨著時間流轉,廟宇建築已經全面鋼筋化,建築量體更大,為了增加華麗感裝飾的需求,漢珍司自學「蜘蛛結網」技藝,進一步維持傳統廟宇意象。「結網」又稱「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築裡特有的天花板結構及頂部裝飾手法,層層疊疊,深邃如井,複雜豐富。漢珍司表示父親許銅爐的廟宇建築並沒有結網設計,完全是他個人的發想創造,精巧華麗的表現方式,也讓漢珍司聲名大噪,一時蔚為風氣。

漢珍司勤奮好學,在傳統大木作的技藝下,持續自我學習,發展鋼筋混泥土仿木架棟、結網裝修、建築繪圖等技藝,在廟宇現代化的潮流中堅守傳統空間美學。他最愛說「文人一筆安天下,武人一劍定干戈,木工一斧顧肚子」,笑稱自己的工作是顧肚子,極度謙虛,事實上他為台灣的大木作留下龐大完整的資料,讓後人可資遵循,不管是好學的精神或是華麗的作品,都留給世人無限憧憬;經年累月的工作,今年92歲的漢珍司佝僂著身體,但是一雙巧手仍不倦不悔,不僅繼續創作,也為大木作傳承教學持續奔波。

許漢珍司阜作品(灣裡同安宮)
許漢珍司阜作品設計圖(灣裡同安宮)
最後修改日期 2023/11/17 上午 11:27:40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