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4)年國曆8/10,適逢農曆七夕暨七娘媽誕辰之日,而「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為臺南市傳承已久的民俗,更是府城家庭多個世代的集體記憶。此成年禮儀式不僅體現長輩對子女成長的期盼與歡喜,也建立起青少年在此階段,對於自身、家庭及群體應盡責任的認知。為推廣此具地方特色及社會意義的傳統生命禮俗,臺南市文資處鼓勵屆滿十六歲的青少年參與做十六歲的活動,一同體驗成長的喜悅,感受府城傳承至今的傳統文化。
臺南做十六歲習俗和七娘媽民間信仰有關連,因傳說中幼兒在十六歲之前需受七娘媽保護,當家中有子女屆滿十六歲時,便於七夕當天,即七娘媽誕辰之日於家中門口擺設七娘媽亭、胭脂水粉與各樣祭品,酬謝七娘媽保護子女平安長大。同時,外祖母也會準備給外孫「從頭到腳」的成年禮物,七夕當天在鼓吹隊伍的引導下送至青少年家中,以祝賀其成年。祭拜禮過後,則舉行「出鳥母宮」儀式,即由父母擎起七娘媽亭讓子女俯身穿越,象徵青少年已成長且能獨當一面。最後,將七娘媽亭火化,並分贈粿品紅龜給親朋好友與左鄰右舍,分享喜悅。另外,做十六歲的傳統也與臺南五條港地區息息相關,因舊時當地河港碼頭裝卸搬運的勞工不乏有未滿十六歲的童工,故當地工人家中子女若屆滿十六歲時,便舉行隆重的儀式邀請工頭及親朋歡慶,宣告孩子已長大成人,可領取大人的全薪!
隨著社會結構與經濟模式的改變,如今臺南做十六歲儀式已多由廟宇或宗祠代為準備祭品及舉行,如開隆宮、臨水夫人媽廟、臺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安平開臺天后宮等,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成年禮儀式。但近年來,此民俗文化重獲重視,有不少市民家庭也響應及承襲古禮,回歸舊時在家做十六歲的傳統。在傳統禮俗文化逐漸式微的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參與廟宇宗祠,抑或是家中所舉辦的做十六歲儀式,透過長輩的關懷與祝福,都能使子女在十六歲的七夕留下難忘的成長回憶。
2024/8/15 上午 11:16:37
103
做十六歲(子女穿過由長輩拿著的七娘媽亭)
做十六歲(供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