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林佳誼)
引言:
近年來,各縣市紛紛以文化資產作為繪本主題,希望能夠引起兒童和青少年讀者對文化資產的好奇和興趣。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曾出版《救火啦!阿蒲的超級任務》繪本與考古、民俗、建築等主題學習遊戲書,將看似嚴肅的文化資產議題,轉譯為生動活潑故事情節。
在「如何將文化資產轉譯成孩子看得懂的故事」的路上,我們也還在不停的觀察與嘗試。本期《聞芝@文資》特別邀請小野心文化總監林佳誼分享投入文資童書編輯和教育推廣的經驗,並藉由國內外文化資產及歷史文化書籍出版案例分享,探討如何定位讀本的類型,並介紹創造主題連結的重要性及其作法。期盼藉由本文的梳理,幫助大家更理解一本文化資產繪本的創作脈絡,更祈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精采讀物,為兒童帶來各種關於文化資產的啟發。
童書以兒童熟知的語言和視角陪伴孩子,開拓視野、發掘自我,內容無遠弗屆。圖文並茂的編排,還能讓看似遙不可及的過去更加親切,很適合用於文化資產教育。
文資童書創作發想階段,創作者也和導覽員、師長面臨同樣的課題——如何引發孩子興趣、讓他渴望去認識年代久遠的歷史建築?如何創造文資與小讀者之間的「連結」,為看似與現實生活毫無關聯的人事物,帶來有意義的對話與啟發?讓我們看看童書可運用哪些「創造連結」的方式及溝通技巧,拉近文資與兒少的距離。
創造角色、編織故事情節穿針引線
以童話來包裝文史內容,特別受幼齡和國小兒童歡迎,孩子可以輕鬆沈浸在書中創造的情境來感受今昔。儘管看起來簡單,深入淺出的背後卻需經過層層資訊篩選、掌握淺語技巧。為了不影響故事情節發展,比較深奧的文化資產面向會附加在附錄上,提供讀者延伸參考資料,對大一點的孩子和家長都很有幫助。
採用這類作法撰寫故事,角色間的對話設計不容小覷。創作者往往為了處理龐大文史背景,會將一部分資訊置入角色對話,但若「過度使用」,站在讀者角度,會覺得角色怎麼突兀地說出龐雜的知識內容,破壞原本的閱讀興味。
為幫助孩子理解,設定角色和場景時,創作者通常會先調查研究,閱讀文獻、現地走訪和田調,掌握材料和空間感,然後想想這個文資的故事,有哪些部分和兒童的生活經驗較有關聯?有哪些部分可能是孩子會感興趣的?寫作者本身理解了兒童的想法,才比較容易從中梳理出吸引孩子的方向。
以《救火啦!阿蒲的超級任務》一書為例,作者陳榕笙從原本懸掛在消防瞭望臺樓頂的消防鐘鐘鈕「蒲牢」發想出故事主角,設計出和許多孩子一樣,愛吼叫又愛衝撞、樂於助人的主角「阿蒲」。藉由阿蒲一次次救火任務,體現原臺南合同廳舍的流轉。作者訪談過曾在此處服務的義消,獲得許多珍貴感人的紀錄,這些交織淚水和汗水的回憶,都被巧妙的融入故事圖文中。像是內文即使未明白寫出「他很難過」、「大家都很緊張」、「這棟建築設計的很好」、「這棟建築歷經很多變化」??這些文字,小讀者卻能從圖文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或思考。以兒童視角創作的作品,不說教的融入情感,更能讓孩子體會文資對不同年代人們的意義。
《小黑啤玩臺灣:臺南篇-尋古堡》及《古都少年偵探:海盜蔡牽的秘密寶藏》這兩本書,則是分別以故事繪本和漫畫,設計出動機明確的情節,透過「尋寶」來吸引讀者。將史料和有趣的解謎過程編排到書裡,讓孩子能感受到發現與理解遺跡、遺址、消失的歷史建物??,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生活感的圖文創作引人入勝
除了劇情轉折緊湊的故事,別忘了孩子也很喜歡沈浸在具有「生活感」的閱讀世界。這樣的作品,更提供了不分年齡讀者細細品味和想像的空間,思考那些經時代堆疊的歷史紋理。
要營造生活感,主題範圍可拉遠拉近,可深可淺,從一個住所、一個街區,到一個時期的生活作息,都有發揮的空間,但其細膩程度與考據都相當挑戰創作者。
地方和主題型知識繪本澆灌求知渴望
想要將文資轉譯成童書,必須先想一想:針對要推廣的主題,已經有哪些調查研究基礎?優先處理的主題為何?如果有出版期程限制,還要考量可行的工作量。綜合整理過前述想法與條件,才好規劃跟孩子對話的方式,為出版類型做出定位。
常見的類型如:故事讀本、百科圖鑑、遊戲書、漫畫、知識繪本等,其中故事讀本與漫畫,已在前面分享了幾個作法,這裡想聊聊人文歷史知識繪本,具有哪些潛力。
知識繪本相較於引發探索興趣的故事小品和百科圖鑑,更有機會清楚解說文資的背景脈絡。筆者過去認為知識繪本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比較無趣,直到自己成為人母,才體會到幼童的求知慾無窮,是相當寶貴的,得時時澆灌、滿足他們的好奇;而講究圖像、繪製精美的知識繪本,就連低齡都讀起來興致盎然,其實是每個年齡層都能有不同收穫的閱讀類型。
透過繪本再現城市或社群的文化,清晰地講述一段地方歷史,讓孩子結合走讀,或紙上遊覽中得到啟發,是很有意義的教育工程。從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切入,藉由親子共讀,還可以提早開始接觸人文史地;《臺灣鐵道》繪本的誕生,就是源自這個想法。許多孩子喜歡看火車、搭火車和玩火車,親子一起走過臺灣的鐵道景點,從糖鐵和林鐵小火車、鐵道工場、扇形車庫、老車站??這些有故事的地方,收藏珍貴的記憶。對火車的興趣,也能透過童書繪本,成為開拓全家人視野的契機,因此催生了這本書。
除此之外,透過真實的人物、事件或回憶,紀實細說文化資產的歷程和影響,也是一種連結兒童和過去的方式,畢竟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幾乎是不受世代和環境影響的。
小結
不論是在歷史建築現地導覽或透過讀本推廣文資,都需要掌握和孩子的對話和互動技巧。豐富有趣的人文社科童書,看似簡單,卻是經過縝密調研取材,再從中取捨、選題、轉譯、繪製及編排後精煉出來的。創作者透過圖文創造情境和氛圍,由故事堆疊,讓讀者細細感受,體會不同觀點。期盼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精采的文資讀物,啟發年輕的世代。
參考及延伸閱讀書目
●Abalos, R., & Larios, G. (2024). Our Nipa Hut: A Story in the Philippines. Barefoot Books USA.
●Carlin, L. (2024). London: A History. Walker Studio.
●Matyszak, P., & Akiyama, T. (2019). So You Want to Be a Roman Soldier. Thames & Hudson.
●古庭維(作)、Croter(繪),《台灣鐵道》,臺北:蔚藍文化。(2022)
●吉田愛(作)、Emily Balistrieri(譯),《江戸日本ねこづくし : 旅するさがしもの絵本》,東京:講談社。(2022)
●何逸琪(作)、林一先(繪),《城市水醫生:濱野彌四郎與臺南水道的故事》,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蔚藍文化。(2022)
●青山邦彦(作),《大坂城: 絵で見る日本の城づくり》,東京:講談社。(2021)
●施政廷、蕭錦章(作)、施政廷(繪),《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新北:新北市政府;臺北:青林國際。(2020)
●迪迪耶·李維(作)、羅倫佐·聖吉歐(繪),《阿聰的尋寶巴士》,臺北:蔚藍文化。(2023)
●陳榕笙(作)、Sonia Ku(繪),《救火啦!阿蒲的超級任務》,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蔚藍文化。(2023)
●臺灣吧 Taiwan Bar(作)、陳坤聖、羅茜(繪),《小黑啤玩臺灣:臺南篇-尋古堡》,臺北:臺灣吧 Taiwan Bar。(2022)
●銀甫、海德薇、東默農(編劇)、銀甫(漫畫),《古都少年偵探:海盜蔡牽的秘密寶藏》,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蔚藍文化。(2024)
●藍?庫克(著)、洛朗?克林(繪)、江坤山(譯),《24小時大發現:回到石器時代》,臺北:遠流。(2022)
關於林佳誼
英國紐卡索大學文化資產教育與詮釋碩士。現任小野心文化總監、圖文編輯。《走,進城玩一天》作者。希望自己推動的計畫,能為不同世代帶來發現、理解與創造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