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搥千鑿─石雕工藝保存者董炎山藝師
董炎山藝師
炎山藝師(1954~),出生於臺南市東山區,15歲時適逢東山碧軒寺整建,向福建師傅黃志華學習寺廟石雕技藝,21歲當完兵後,從晟手逐步磨練成為頭手,27 歲時適逢篤加文衡殿改建,便開始自己當老闆承接廟宇石雕工程,在歲月琢磨下,手藝日漸精湛。
1981年成立「頑石石雕工作室」,展開個人的石雕王國,年輕時代最具盛名之一為對場承作臺南佳里應元宮,充分展現其深厚的施作技巧。
為了讓自己技藝更精進,他向西畫家董日福學習素描,讓畫像的比例更精準,並於加入無間雕塑會時認識雕塑家侯金水,向其請教泥塑技法,也因為當頭手需要會作稿繪圖,董炎山在雕刻中試圖找尋創意跟特色的雕刻技藝,透過觀察與學習的過程,最終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層次景深石雕法」技藝。
1991年左右,董炎山前往中國找尋合作的石雕廠,透過臺灣接單中國下單的運作方式,聘請中國的石雕匠師承作石雕作品後,再運至臺灣廟宇安裝。但因憂心臺灣廟宇石雕這項工藝可能失傳,他回到台灣開班授徒,2006年起在南關社大進行石雕教學工作,期許有興趣及有耐心的學員加入傳統石雕藝術行列,教學之餘,他對創作充滿熱情,積極學習不同藝術美學,跳脫傳統工藝的極限,創作品也從平面轉向立體,並多次與學生們舉辦創作展覽。
在傳統石雕技藝學習的過程中,董炎山保有燒爐打鐵自製工具的技術,不論是傳統或現代工具皆擅長,從設計、雕刻到打磨工具都一手包辦;董炎山師傅興趣廣泛,洞蕭、古箏、拳法都頗有研究,他將東山自宅成立石雕藝術展示館,兼作鄉村美食民宿,並依妻子的出色廚藝取名為「董娘美食生活館」。為表彰其於傳統石雕的成就與貢獻,臺南市政府於2015年登錄董炎山藝師為臺南市傳統工藝「石雕」保存者。
董炎山藝師作品
董炎山藝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