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廖枝德/大木作

怡然自得─「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廖枝德

廖枝德司阜

廖枝德司阜(1930-2015)出生於臺南後壁區安溪寮,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就去烏樹林當長工維生,苦讀好學並受教於老闆,工作之餘學習漢文。1948年,枝德司在安溪寮打零工,他工作認真,謙虛受教,受到余燦司阜青睞,主動收他為徒,教導起厝落篙技術;枝德司執著聰慧,用心學習,2年出師,獨當一面「執丈篙」,並且是余燦司阜「落篙」唯一傳人,從此也開啟枝德司大木作生涯。

1950年枝德司出師以後,初期和余燦司2人師徒聯手,在東山地區營建台灣傳統穿鬪式民家厝;1956年枝德司獨立執業,他技藝純熟,深諳傳統大木作的規制寸法,能自行繪稿,掌握大局,包辦工作調度。營造一棟傳統民家厝,要「設計」、「落篙」及「現場施作」,枝德司不僅熟稔大木作技藝,也同時習得小木、養灰、土水、作灶等技藝。多年來他大約建造50間以上台灣民間厝,也有少數寺廟,具體呈現臺灣地方庶民建築的樸質美學,作品遍及臺南後壁及東山一帶,

穿闘式構架是沿著房屋進深方向立柱,柱直接承受屋桁的重量,柱與柱間用樑「穿」柱心,形成格狀的空間架構;特點是柱的密度高,尺寸較小,施工簡易用料經濟,並且耐震,根據日本人研究,架扇厝就地取材,特別適合台灣多地震氣候。

一生從事大木作,枝德司勤奮節儉,樂天知命,總帶著謙和笑容;他習慣將被人遺棄的木料撿回再利用,晚年在自宅旁榕樹邊蓋起了一棟樹屋,怡然自得。2005年起,枝德司開始受邀傳承技術,指點傳統竹仔厝及養灰、落丈篙等技藝;枝德司完全不藏私,從建築教學中,推廣傳統文化,並且在他的住宅旁蓋了「博愛木工室」,分享他的工具和技法。2013年臺南市政府登錄為傳統藝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2014年文化部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肯定其工藝技術。

廖枝德司阜作品(傳統民居)
廖枝德司阜作品(寺廟式合院)
最後修改日期 2023/11/17 上午 11:27:46
延伸閱讀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