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聞芝@文資>40-翻轉文資教育──文資學習超展開【延伸閱讀】

拉近文資與生活的距離,這群教師很特別!

「文資現地教學」的理念因為有教學現場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們投入,才得以落實推廣。為了讓讀者更了解文資現地教學設計過程的箇中奧妙,特別採訪「文資現地教學」團隊成員,受訪成員包含任職於國小的江筱萱、張純瑋、吳怡蒨老師,以及在國中任職的顏培宜老師。

投入文資現地教學──喜愛在地文化,認同學生進入文資現場的重要性

很多人好奇,比起進入文化資產現場,在教室裡教學應該輕鬆許多吧?張純瑋老師說,文資現地教學執行時間成本高,更牽涉課務調配、交通安排等事項,以現實面來說,確實是件勞師動眾的事情。但,團隊的成員本身就很認同在地文化教學,以及把學生帶到戶外學習的重要性。
任教於國中的顏培宜老師分享過去帶學生參訪古蹟的經驗,傳統聽講式的古蹟導覽,學生很容易分心,直到她嘗試在參訪中加入闖關活動的設計,發現學生學習動力、投入程度明顯提升。此外,在學校歷史課程的教育與教學,常被切成斷裂式的單點呈現,因此,偶然接觸到榮芳杰老師「在文化資產場域中,才能體會到『與時俱進』的過程」的主張時,讓歷史系出身的她特別有共鳴,因而投入文資現地教學工作。

進入文資現場的必要性──體會場域中「與時俱進」的時空感

顏培宜老師強調,教學惟有進入文資現場,才能讓學生在冰冷的課本文字外,體驗不同時代的人們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進而與課本知識相呼應,獲得更直接而切身的體悟與感動。

團隊也分享執行「興大道濟兆民--臺南祀典興濟宮現地教學課程」,學生親臨文資現場,透過訪談、觀察等方式進行探索,對從清領時期至今,不同時代的人群在面對疾病的處境與應對方式有完整的體認與思索。

老師們笑道,課程進入到最後討論階段時,學生們專注思索的神情、閃閃發亮的眼神是她們事先沒料想到的,至今回想仍深受感動。這就是在教室裡聽講無法獲得的深刻體驗,也是文資場域中才能體驗的「與時俱進」。

文資現地教學──文化資產與校園學習領域的串聯與平衡

對於有意投入文資現地教學課程設計的教師們,江篠萱老師提醒,文資現地教案設計最重要的核心是「設計出讓學生須親臨文資現場才能進行的內容」。設計過程中,很容易陷入傳統文化資產導覽及知識的框架,必須不斷提醒自己從擅長的學科領域視角出發,重新觀察、探索文化資產場域中可能與學科領域連結的素材,才能成功串聯文化資產與課程學習領域。

  其次,課程設計者本身對文化資產的理解也十分重要。除了借重文化資產導覽解資源,吳怡蒨老師也建議善用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成果資料,會更容易掌握文化資產核心內涵及場域精神。她笑道,她心目中理想的文資現地教學教案設計,必須扣合文化資產的場域精神,串聯起不同學科,敘說不同的時代故事。

  團隊藉由他們的經驗,幫助更多人參與教案設計與推動。她們也分享了未來想嘗試的教案設計目標與方向,希望設計、創造更多元、豐富的文化資產現地教學教室。

「興大道濟兆民」課程是老師們為臺南興濟宮設計的文資現地教學案

老師們的現地教學設計許願池!

江篠萱老師:我是桃園人,希望有機會幫家鄉設計教案,也想嘗試一直很感 興趣的考古遺址領域教案。
張純瑋老師:我是桃園人,當然想嘗試設計故鄉的教案。同類型的文化資產,個別特性還是不同,未來教案設計上不特別限定哪種類型,每次有激盪性的東西,很好玩!
顏培宜老師:希望能嘗試北管的教案,讓自己任教學校的學生認識新北市蘆洲在地的北管社團「軒社」。
吳怡蒨老師:我是在桃園教書的屏東人,桃園、屏東文資都想試試。另外,目前還未嘗試過神社、教會這二種類型,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試試!
最後修改日期 2023/11/17 上午 11:25:01
延伸閱讀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