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至頁首

:::

王永源/細木作

細木神藝─「細木作」保存者王永源

*
王永源藝師

王永源藝師(1950~)出生於北勢街,父親王西海,長兄王永川(1932~2020)都是木工匠師,王永川是臺南市政府登錄傳統工藝「神轎製作」保存者;王永源16歲開始跟隨王永川學習木工技藝,在永川工藝社工作超過40多個年頭,於2006年才創立個人工作室「永圓傳藝社」;2019年臺南市政府登錄其為傳統工藝「細木作」保存者,兄弟2人同獲殊榮。

王永源藝師在家中排行第8,不同於長兄王永川一肩背負起家中重擔,並漸進式地繼承父親衣缽從事木作工作,王永源藝師因與兄姊年齡差距大,加上長輩對他的管教較為鬆散,除了協助家裡工作打雜,無明確志向;直到16歲時,王永源藝師才下定決心跟大哥學做木工,從磨刀及搬運等基礎功夫開始他的學藝生活。

王永源個性溫和,為人低調儉樸,生活幾乎以工作為主,早年在永川大轎工作,他投注許多時間在榫卯工作上,榫卯是木作的靈魂,一凸一凹就把兩塊木頭緊緊相連,他可以製作各式各樣的榫卯,包括三角、四角、八角、圓榫、平頭榫、齊頭榫、明榫、暗榫等數十種,工藝技術精緻純熟,他曾說「功夫好歹,看榫頭著知」。

王永源藝師在大哥王永川身邊工作超過40年,幾經思量後,王永源藝師才決定獨立創業,成立「永圓傳藝社」。由於王永源早在過去永川工藝社時期,因細膩的榫卯技術累積名聲,尤其擅於明式家具製作,作品以宗教性、祭祀性的細木作為多,「細木作」是傳統木作工法之一,多指傳統家具製作,包含桌椅、供桌、神龕、紅眠床、神案、神轎、匾聯雕刻等,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獨立門戶的王永源藝師注重業主需求,從造型討論、打版、設計畫稿、選料等細節都一手包辦,展現出其諳熟每道工序工法以及高超的技藝,可以獨立完成每一件作品。

有別於永川大轎工作時,他和所有師傅接受大哥王永川工作調派,採取匠師團隊分工合作的模式,後來在自己創立的永圓傳藝木工坊,追求製作出精緻化、客製化、更具藝術性的作品,王永源藝師的慢工出細活和獨立作業,許多作品需要耗費很長的時日,但是來自臺灣各地的業主,寧願花更多的時間,等待他的作品。

近年來,他感於傳統木作產業人才凋零,積極培育人才,投入傳習工作「牽師仔」傳授細木工藝技術,其學徒蔡文彬自2011年起習藝至今已逾10年之久,仍跟隨藝師不斷磨練榫卯技術的細節和要訣;此外,王永源藝師亦嘗試不同於傳統傳習方式,採用現代教學,開設「榫卯工坊」教授家具榫接技藝,從認識木料、練習手工具開始,逐一手工製作魯班鎖、小板凳、和室桌等項目;學員更可選擇喜愛的式樣,在他指導下製作;他也積極走入校園,並且參與文化局推廣的木作課程;讓木作工藝得以生生不息傳承下去。

*
王永源藝師作品
*
王永源藝師作品(四角几桌)
最後修改日期 2025/9/3 下午 03:27:14
延伸閱讀
:::
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