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藝大成─「泥塑」工藝保存者杜牧河
杜牧河藝師(1949~),臺南市南區灣裡人,人稱「炎師」,父親杜定仁為著名捏麵人師傅。炎師自小即嶄露藝術天分,曾自嘲就讀省躬國小時「唯美術勞作滿分,其他都不及格。」
少時曾承繼家業,往來灣裡與市區販售「麵尪仔」,能工巧手獲「洪華派」剪黏大師洪順發欣賞。後與從事醮壇牌樓製作的杜瑞玉師傅合作,以米、麵粉為基材,布置民間信仰供品的「看牲排場」,逐步擴展名氣。並由杜師傅引介認識糊紙、花燈大師陳金泳,受其指點,23歲正式拜師,受賜店號「芳青閣」,惟自忖世居喜樹灣裡,乃稱「喜灣雕塑工作室」炎師結合糊紙、花燈體姿架構,曾為灣裡萬年殿製作醮壇,並加入電動馬達巧思,首創動態醮壇,一時聲名鵲起,成為當代戰談的範本,因此有「牌樓界祖師爺」之譽。
惟糊紙、花燈用過即毀,精巧手藝難以傳世,在金泳師引導下,炎師開始朝粧佛發展,運用過往所習捏塑技藝,多方學習吸收,最後融會貫通於泥塑粧佛工藝,開展屬於自己的舞台。
炎師製作神像首重結構,大型神像捨施工搭架,先將輪廓置地逐一綁紮鋼筋,比例方能正確,1978年承接歸仁修元禪寺風神雷神12米高巨像,即為代表作。近年致力修復神像,研發不鏽鋼/木製旋轉底座充為中骨,避免蟻害震災;2006年臺南大天后宮鎮殿大媽斷頭,塑像內木樑遭白蟻蛀空,2015年嘉義朴子配天宮遭祝融,損及媽祖塑像,均請炎師主持修復。
炎師主張泥塑應考量當代材料,「新材料做新作品,都是後世傳統。」2015年臺南市政府登錄「泥塑」為傳統工藝,炎師為保存者,謂彼從捏麵人物、紙塑、泥塑乃至水泥塑,技術精熟連貫一氣,亦能改良工法,作品見諸臺灣南部各地,充分表現地方流派特色。
2020年文化部登錄杜牧河為重要傳統工藝泥塑保存者,亦即「人間國寶」,認定炎師投身傳統泥塑工藝數十年,融會各家之長,技藝高超,手法細膩,擅長區分神佛個性姿態,堪稱一代巨匠。
炎師傳藝最重品行天賦,有徒陳明俊、陳永恆、陳龍泳、葉先鳴、長子杜昇鴻、次子杜佐鴻與三子杜佑鴻等,現喜灣雕塑工作室由炎師及杜昇鴻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