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聖誕介紹
正月初九「天公生」
玉皇上帝俗稱「天公」或「天公祖」,民間相信玉皇上帝為宇宙天地至高無上的最高神祇,不僅統轄儒釋道三教眾神佛,並授命天子統治人間,是天地間萬物吉凶禍福的主宰。傳統文化中,數始於一、終於九,九是最大之數,因此將農曆正月初九訂為玉皇上帝萬壽之日,民間稱為「天公生」,由於玉皇上帝在常民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民間祭祀也特別隆重。以往自農曆正月初八晚間11點開始拜天公,意指正月初九子時起祭拜,在清代《安平縣雜記》中記載家家戶戶會焚香、點燈燭、放鞭炮來祝壽,有錢人家還會擺放各式牲牢祭品、演大戲、請道士誦經等,當天府城各廟都有慶祝,尤其以天壇最為熱鬧。
廟宇介紹
台灣首廟天壇
天壇創建於咸豐4年(1854),廟內主祀玉皇上帝,因此臺南俗稱「天公廟」,建在昔日府城的最高點鷲嶺之上,這間由府城官民共同集資興建的廟宇是以聖牌祭祀玉皇上帝,而非泥塑木雕神像。廟內眾多文物中,被登錄為文化資產「古物」的「一」字匾最為著名,在匾額四周環繞84字警世迴文,內容為勸善教化世人。正殿簷下立有「大哉」石碑,顯現玉皇大帝的神格及神威,「一」與「大」合起來成「天」字,是人們對天的禮讚。
由於玉皇大帝是信徒百姓心目中的眾神之首,可掌管萬物之興衰更迭與吉凶禍福,故凡遇生命之事,必然要前往卜卦「問天」,更有信眾祈求為其「改運」使亨通順遂者,是以天壇的廟會之盛、香火之旺及配祀神祇之多。
工藝與藏品
八仙
工種 泥塑
「八仙」一般指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李鐵拐、呂洞賓、張果老等8位神仙,常出現於刺繡、瓷器紋飾、建築裝飾和民間藝術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廟宇建築裝飾多以八仙為主題,除取吉祥寓意外,其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8種不同的人群,亦表示在信仰面前人人平等,各種身分地位皆可收沐神恩。 此件作品位於照牆正脊上,由左至右分別是舞劍的呂洞賓、持荷花的何仙姑、著官服坐地的曹國舅、中間對弈的張果老與漢鍾離(張果老右後方佇立一童子)、手枕葫蘆的李鐵拐、藍采和與韓湘子,8人姿態各異,但座落位置對稱,畫面均衡,用色清雅,為葉進祿(1931-2016)少見的泥塑作品。
瓜果珍奇菜味香/壽石名花品自高
工種 石雕
傳統建築裝飾中,常取材自生活中的蔬果、花鳥、奇石等物品,並透過果實所蘊含的生命力,傳遞多子多孫之意;葡萄、黃瓜、絲瓜等籐蔓類植物,則有綿延不絕之意;牡丹表富貴、水仙寓高潔。雖為裝飾,亦表達建築內人們的祈願。 此組作品為潘春源(1891-1972)畫稿,再由施天福石雕匠師採「線雕」與「水磨沉花」方式(將石材磨平,主題圖案陰刻凹入)雕鑿而成,既呈現潘氏畫稿中線條的筆韻,又能凸顯主題增加立體感。在題材上,採用各種具吉祥意涵的物件,如葡萄、石榴、絲瓜、牡丹、水仙等,畫面均衡平穩。
雙獅戲球
工種 石雕
「雙獅戲球」為傳統裝飾常用紋樣主題,有歡樂吉祥之意,另因相傳雄獅與雌獅戲耍時,獅毛纏繞相滾成球,小獅子自球中誕生,而有生生不息、子孫繁衍之意。 此件為潘麗水(1914-1995)繪稿、施弘毅(1942-2010)雕刻的作品,兩人皆曾獲薪傳獎肯定,為府城著名工藝師。在構圖上,兩獅上下交錯並相望對視,具動態感。上方獅子為側身,下方獅子則轉向為俯身,不僅表現出肌肉紋理,亦清楚刻劃出鬃毛走向,使畫面表現更為豐富。
懷橘遺親
工種 彩繪
中國傳統建築以木構架為主,為了保護木料,會在樑枋棟架上塗刷油漆,並繪以圖樣做為裝飾。而彩繪主題多樣,有具備吉祥寓意的花鳥蟲獸,亦有教化功能的忠孝節義故事,更有表彰神蹟的傳說軼事。 此組門楣(正門上方橫樑)彩繪為府城彩繪名師潘岳雄所繪,採用「擂金畫法」,即在顏料中加入金箔或金粉,其中金箔過濾成細粉末的動作稱作「擂」,透過金、黑兩色相襯,呈現典雅又華麗的效果。懷橘遺親這個主題出自於二十四孝,講述三國時期一個6歲小孩陸績,將他人招待的橘子藏在懷中,希望留給母親享用的故事。而每組門楣上都由三個主題構成,除了二十四孝之外,也包含三國演義、封神榜等,以簡短篇幅表現孝順禮廉的故事。